股票代码:301520
隐藏栏目
万邦研发小助手  

【万邦研发小助手2020 011】近20年口服制剂开发中的体外-体内相关性研究概

发布时间:2020-05-07 文章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5565

对于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的开发,与参比制剂达到生物等效是这个赛道的终点,因此在药学开发中梦寐以求的是获得能过够预测药物体内性能的体外药物释放曲线,虽然这在实践中并不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在安徽万邦公众号的后续内容中将继续探讨此方面内容。

近20年来,FDA一直鼓励固体制剂,特别是缓释制剂的体内-体外相关性(IVIVC开发)。但结果到底如何,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有哪些等问题,都是令人好奇的。2020年发表的《In vitro–in vivo correl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drug formulation: A screenshot of the last two decades》将发表的IVIVC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概括,让我们鸟瞰IVIVC领域的研究情况。

文献作者对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了系统搜索,检索1998年至2018年期间在口服制剂开发中使用IVIVC的文章。最终检索到45篇文献(包含50个IVIVC研究),并对这50个研究进行了归纳。现将归纳结果与大家分享。

图1. 发表的有关使用IVIVC进行口服制剂开发的文献数量分布(1998-2018)

image002.png

1、剂型和BCS分类 

表1. 剂型、BCS分类和IVIVC可能性之间的关系

11.png

(1)剂型

● MR(缓释)剂型最适用于IVIVC方法(54%)。

● IR(速释)剂型仅观察到IVIVC对BCS II类药物的研究。

(2)BCS分类

● BCS I类(34%)和II类(46%)是最常用的IVIVC。

总体而言,高渗透性(BCS I类和II类)药物已成为IVIVC方法应用的主要类别。

图2. 基于药物释放剂型和BCS分类的研究分布(N=50)

image004.png

2、溶出介质

(1)溶出介质的种类

● pH 1.2-6.8的溶出介质——模拟GI环境(胃和肠部分)。

● pH 1.2-6.8的溶出介质+溶解介质成分(例如酶,盐等)—模拟餐前和餐后状态。

●生物相关/预测溶出介质,例如模拟胃液(SGF),模拟肠液(SIF),禁食状态模拟肠液(FaSSIF)和进食状态模拟肠液(FeSSIF)——模拟胃和小肠以及餐前和餐后状态。

(2)统计结果

在24项研究中发现了单步法溶出介质(48%),而在13项研究中发现了多步法(26%)。在10项研究(20%)中观察到了具有生物预测/相关的介质(SGF,SIF,FaSSIF和FeSSIF),其中3种与水介质相关(6%)。

3、溶出装置

● 常规篮法(USP I)和桨法(USP II)几乎占IVIVC研究的2/3。

● 非常规和/或定制装置占比达到了24%(共50个研究中的12个),例如药物溶解/吸收模拟系统(DDASS)和由USP IV和II仪器组合定制而成的双相溶出-分配测试系统。

● USP III和IV设备仅占2%和6%,可能是由于这些设备在实验室中不常用的原因。但作者仍推荐将这些系统用于IVIVC方法,主要用于开发ER产品。

图3. IVIVC研究中使用的溶出装置的分布(N = 50)

image006.png

4. 体外数据

药物产品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现反映体内性能的体外特征。通常用于IVIVC的体外数据来自在生物预测性/相关性介质中进行溶出度测试获得的曲线。溶出方法学的最新进展以及先进的建模软件的可用性使溶出测试可用于IVIVC和质量控制方法。 

研究统计显示,使用了35个(70%)的溶出曲线数据(以溶解的分数表示)来与体内数据进行相关,而7个采用了渗透分数,因为他们使用了溶出/吸收模拟系统。

5. 体内数据

Wagner-Nelson,Loo-Riegelman和数值反卷积被认为是常规方法,并广泛应用于IVIVC模型。Wagner-Nelson和Loo-Riegelman是基于模型的方法,数值解卷积是一种与模型无关的方法。IVIVC研究中评估(N = 50),最常用的方法是WagnerNelson(26个研究),然后是数值解卷积(6个研究)。

6. 试验群体

犬和人已成为IVIVC的主要模型,分别对19项和14项研究进行了评估(N = 50)。这些类别之后是大鼠(6),兔子(5)和猪(2)。出乎意料的是,动物模型(狗,大鼠,兔和猪)代表了IVIVC研究的64%,表明IVIVC研究需要高昂的成本和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在人体中获得经过验证的IVIVC。

图3. IVIVC研究中体内模型应用的分布(N = 50)

image008.jpg

7. 可预测性

在可用于数据提取的50项研究中,其中39项(78%)未显示任何验证数据和/或IVIVC的可预测性证据。由于篇幅关系,具体可参见文献1全文。

8、IVIVC失败的常见原因

表2. FDA申请中IVIVC失败的常见原因

22.png

参考文献

1. 《In vitro–in vivo correl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drug formulation: A screenshot of the last two decades》(DOI: https://doi.org/10.1016/j.ijpharm.2020.119210)

2. 《Regulatory Experience with In Vivo In Vitro Correlations (IVIVC) in New Drug Applications》(DOI: 10.1208/s12248-016-9966-2)


临床副总:周燕  15395111123

分析副总:许杨  18156579625

药学副总:孟广东  13385600212

万邦官网:http://www.ahwbyy.cn/


版权申明:本文章版权归“安徽万邦医药”所有,仅供大家交流学习;转载需注明作者及来源。


公众号二维码.jpg

安徽万邦医药

审核 | 陈斌

编辑来源| 陈斌

排版 | 杨越 王清云




上一篇: 【万邦研发小助手2020 012】内源性物质药物生物等效性关于基线采集和校正的考
下一篇: 【万邦研发小助手2020 010】新医药人自我修炼手册
关于万邦
企业概况
企业文化
组织架构
资质荣誉
视频中心
服务项目
药学研究
原料药
临床研究
医疗器械服务
生物样本分析
SMO服务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特医食品
宠物药
新闻资讯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公司位置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安徽万邦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火龙地路299号    皖ICP备09012450号-2   皖公网安备 34012302000810号